深圳市中康助听器械有限公司

全国服务热线:

400-6609-664

助听器知识详情

中耳植入研发持续升温

发布日期:2020-06-25 浏览次数:98
近期,中耳植入技术似乎开始了又一轮升温,几年前,中国听力学网曾深度报道中耳植入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的推广。据悉,全球三大中耳植入公司的产品至少在全球近50个国家开始应用,澳大利亚科利耳公司的BAHA骨锚助听器由于开发时间早,先占有市场份额较大,估计在75%左右,而奥地利人工耳蜗公司Med-El收购的震动声桥植入系统和奥迪康母公司旗下的中耳植入部门开发的Ponto,则开始全面铺开。这些中耳的植入技术,和人工耳蜗不同,后者是通过在耳蜗植入电极,将中耳传入的声信号转化为生物电流,经植入的“耳蜗”,由听神经传入大脑。而中耳相关的植入放大系统是经骨锚设备,让放大后的信号由“骨导通路”,直接刺激完整的耳蜗,在通过听神经,传入大脑;或是直接在中耳听骨链植入一震动接受器,将中耳传入的声波转化成机械震动,在以和正常人聆听的方式一样,刺激耳蜗,由听神经,传入大脑。在听力学上,我们统一将这些植入放大系统称为中耳植入助听设备。

虽然,在2011年,中耳植入市场由于全球经济艰难复苏之下,一度受到影响,其中,全球最大的听力公司峰力控股Sonova,决定缩减旗下的中耳植入设备研发投入,随后该部门留下不到26个人,其业务基本终止。但是,时光跳到2012年,就在业界集中观望上面三家公司分享全球中耳植入市场时,几周前,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医学院和生物工程学院宣布联手美国一公司,授权正式开发中耳植入产品。

对此,记者连线采访了正在美国出差的原该大学教授蒋涛博士,他介绍说,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医学院耳鼻喉系代理主任Bance教授和该校两名生物工程师开发出一款新型的中耳植入设备。这项技术的原理和目前市场上见到的其他设备基本一致,即:声波信号通过一个声音处理器后,转换成电磁信号,然后刺激植入在中耳的震动体,再由听小骨转换成器械信号,最后经由传统的声音传到系统,进入耳蜗,再变成神经信号,经由听觉神经和中枢系统,传入大脑。和别的设备不同的是其中耳植入体和简化的植入手术。据该技术发明人介绍,他们在材料和震动原理上做了重大修改,比如使用稀土磁体,在声音传播方面,更合理和简单,大大减少了驱动中耳植入体对能量的需求,从而降低了电池消耗。其结果是声音更清晰,更舒适。

由于该技术的发明者是耳科医生,充分理解植入手术的关键,因此在植入方面,他们做了很大的改进,和目前市场上的其他植入设备不同,这款被称为MAXUM的中耳器械的植入,只需要局部麻醉,无需在医院的手术室内操作,不到30分钟便能完成。这对患者和医生而言,无疑是一巨大的改进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