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损失与助听器
从小失去听觉的聋儿,尽管他们绝大多数智能发育与正常儿童一样,发声器官也是正常的,然而由于耳聋,感受不到外界的声音,无法接受和模仿语言,久而久之就成了哑巴。这就是“十聋九哑”的原因,聋是因,哑是果。
我们说话是要受大脑皮层控制的,语言是人特有的,而且是很复杂的高级神经活动,在人的感知过程中,听觉和视觉系统又是主要环节。听觉系统是指外界信息通过外耳、中耳、内耳、听神经传入大脑的听中枢进行识别,即对外界传入的语言信息经过中枢对其进行分析、辨别、综合整理后,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人说话时,时刻都在自己耳朵的监听之下,边听边说边调整,慢慢形成了正常的语言表达能力,组成一个语言交流系统。但聋儿从小听不到别人的说话,也听不到自己的音调,更加感受不到语言是个什么“样子”,所以就不能用说话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而哑。
一个人语言的获得与保持,是需要听觉参与的,二者共同构成“听-说言语链”这样一个反馈过程。听是说的先决条件,对于聋儿,因无法接收到语言的刺激而最终变成哑巴,这就是聋哑的因果关系。而聋哑者后天为大多数,约60-80%左右。成人的语后聋是在丧失听觉之后,因不能听清和监听自己发出的声音,说话变得含糊不清,语言清晰度下降,语言功能也会逐渐退化,常不自觉地提高说话的嗓音,语言缺乏抑扬顿挫,声源定位能力降低,不能有选择地倾听某人或某种声音,日久则造成社交困难、精神和心理障碍,形成自闭而不愿说话。
为了避免哑的后果,首先要预防先天性聋儿,注意母孕产健康,杜绝近亲婚姻,对高危新生儿、婴幼儿要采取“三早”措施,采取合理用药以及预防各种传染病等方式,尽量减少聋儿。对于耳聋,在更好的治疗手段出现以前,必须采取康复医疗的手段帮助耳聋患者重建听力,力求聋而不哑。首先选择合适的助听器可以起到较好的补偿效果;对于助听器无效的耳聋者,人工耳蜗则是目前惟一有效的解决手段。